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Top Marques亞洲首屆奢華大展

號稱汽車界 haute coutureTop Marques , 聯同匯豐私人銀行假澳門威尼斯人,在今年 11 月 24 日至 27 日舉辦首屆 Top Marques 超級跑車及頂級精品展,17 個名車參展商於展出多款 頂級超級跑車,除了Bugatti Veyron 16.4 Grand Sport、Lamborgini Aventador LP 700-4、Ferrari FF、Maserati Granturismo S、Audi R8 Spyder、Jaguar XKR-S、Pagani Huayra 等名車外,還包括 Fisker Karma 、GTA Spano、SSC Tuatara 等的稀有車型,當中不少超跑更是知名改裝車廠的作品,如專門進行碳纖改裝的 DMC。

雖然如此,但全場的矚目焦點集中於首次在亞州展出的 Conquest Knight XV,這輛重達 13,000 磅的重裝甲巨無霸正式進軍中國市場,高 2,540mm,長 6,000mm,闊 2,438mm,揭幕拉開簾布時,龐大的身驅猶如 7 位姚明排列在面前,散發的巨人氣勢令現場傳媒與嘉賓嘩然一聲。

[繁榮富裕]...需要無止境的經濟成長嗎?

有關繁榮富裕議題<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這樣的說法, 現在不只愈來愈
多經濟學家讚同, 在在呼應不丹小國帶起來的<快樂旋風>, 不然2008年7月間梁朝偉
和劉嘉玲的世紀婚禮隔為什麼選擇在這裡舉辦?

例如Tim Jackson這位專家十五年來, 只出版兩本書. 都是嚴肅談論經濟富裕這個主
張, 前後脈絡相繼, 只是隨外在懷環境變化& 自己專注更深入, 說法有所不同.

Paperback$16.19
June 29, 2011



附上July 2010, Tim Jackson 在TED大會<Tim Jackson 經濟的現實考驗>演講稿 :
我今天想談繁榮, 關於我們 想要維持共同繁榮的希望 不僅僅是我們, 而是全世界二億 仍然處在營養不良狀態的人們。 希望其實是這一切的關鍵。 事實上,拉丁語的希望 位於繁榮這個詞的中心。 “Pro-speras,” “speras”, 希望-- 與我們的希望和期待一致。 諷刺的是 我們似乎已經把繁榮全數提領 無論從金錢或經濟成長的方面看來都是如此 然而我們的經濟增長如此之多 以至於我們現在 處在一個 侵蝕希望的危險處境-- 耗盡能源,砍伐森林, 石油洩漏在墨西哥灣, 改變氣候-- 過去的二十到三十年間唯一能夠 輕微地減緩源源不斷的 碳排放的 就是經濟蕭條期。 經濟不景氣,當然, 也不是一個讓人滿懷希望的處方,正如我們如今所發現的。 我們陷入了一種陷阱。 一種困境,一種成長的困境。 我們不能與它共存,沒有它我們也不能生存。 破壞系統或是破壞這個星球。這是個困難的選擇。這根本不算選擇。 我們逃避這些最佳的途徑實際上 是一種 對我們自己的聰慧,科技和效率 以及更高效工作的盲目信仰。 現在我還不反對效率。 有些時候我認為我們是聰明的物種。 但是我認為我們也應該核對一下數字, 審查一下現實。
現在我們來想像一個世界, 在二零五零年,有九億的人, 都有了西方的收入水平, 西方的生活方式。 我想問一個問題-- 我們將每年對他們的收入和工資都提高百分之二。 因為我們追求(經濟)成長。 我想問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行進多遠多快? 我們需要有多聰明?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多少科學技術 來實現我們的低碳排放目標? 在這個圖表中 左手邊的是我們現在的狀況 這是經濟增長與之相對應的碳排放密度在此時的經濟狀況。 這大約是七百七十克的碳。 我用文字向你描述, 我們必須得達到右手邊的 六克碳的程度。 這是一個一百三十倍的改進, 而且這是 我們在工業歷史上至今所實現的十倍的速度。 或許我們可以,也許是可能的--誰知道呢? 說不定我們能做得更好 形成一種可以將那些碳從大氣中吸出來的經濟,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在 世紀末做的事情。 但我們難道不應該首先審視 我們的經濟體制 是否有能力達到 這種進步?
因此我想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在系統動力學上。 這有些複雜,為此我表示歉意。 我將要試圖去做的,是用人類的語言 簡單介紹一下 它看起來像這樣。 公司為家庭生產商品--也就是我們-- 並且為我們提供收入,這更好,因為我們可以把這些收入 花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務上。 這就是經濟循環。 它看起來無害。 我只是想強調這個體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 也就是投資的作用。 現在投資構成 僅僅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國民收入 在大部分現代經濟中, 但是它扮演著一個絕對重要的角色。 基本上﹐它的作用 是刺激更多的消費增長。 它以幾種方式來達到此目的-- 追求生產率, 壓低價格並鼓勵我們買更多的東西。 但是我想聚焦於投資的角色 在尋求新穎, 新事物的生產和消費。Joseph Schumpeter 稱為 “充滿創意的毀滅過程。”這是一個生產和再生產新事物的過程, 持續地尋求拓展消費者市場, 消費者商品,新的消費者商品。
並且,有趣的是 因為它證明人類 追求新奇事物的慾望。 我們熱愛新東西-- 毫無疑問地新素材-- 也包括新想法,新冒險, 新經驗。 但物質性也至關重要。 因為,在每一個社會裡 人類學者曾研究過, 物質 猶如一種語言般的運作, 一種商品語言, 一種象徵 我們用它來向彼此講述故事-- 故事,例如, 我們有多重要。 身份地位驅使的,炫耀式消費 從這種新事物語言 中滋生。 現在,突然地, 我們有一個體制 將經濟結構用社會邏輯-- 經濟制度﹐和我們是怎樣的人﹐鎖在一起 以促進這個增長引擎的強度。 這個引擎不僅僅是經濟價值; 它不斷地提取資源 持續地通過這個體制, 被我們無止境的慾望驅使, 事實上是被焦慮所驅使。 亞當 斯密在兩百年前, 講到我們 對“無愧一生”的慾望。 一個無愧的人生 在當時﹐那這意味著亞麻布襯衫, 今天,你仍然需要襯衫, 加上雙動力汽車高清晰度電視,一年兩次的陽光假期 小筆電和 iPad,這個清單可以一直開下去 被焦慮驅使的 無止盡的物質 就算我們不想要 我們也需要 因為如果我們不買,這個體制就會崩塌。 為了阻止它崩塌 在過去的二十到三十年中, 我們擴大了貨幣供應量, 增加了貸款和負債, 為了使人們能夠持續不斷地買東西。當然,那些膨脹與經濟危機是有關聯性的。
但是--我只是想在這展示一些數據。 現在就像這樣,基本上 這些貸款和負債體制,僅僅是英國。 這是(經濟系統)崩塌前的十五年。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消費貸款急劇上升。 連續三年超過國內生產總值(注: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就在經濟危機之前。 同時,個人儲蓄暴跌。 這些儲蓄率,淨儲蓄, 在二零零八年中期是負值。 就在經濟危機之前。 人們增加債務,消耗他們的儲蓄, 僅僅為了留在這場遊戲之中。 這是一個奇怪的,更確切地說是有悖常理的故事, 用一個簡單的術語來說的話。 這是一個關於我們的故事,人們, 被說服 把不屬於我們的錢 花在我們不需要的東西上 為了在我們不在乎的人身上 創造一個不持久的印象
這裡是另外一個(例子)-- 一個完全不同的: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做那些我們明顯該做的事 抵抗氣候變化非常,非常簡單的事情 像是買節能家電, 安裝節能燈炮,時常地將燈熄滅, 讓我們的房子更節能? 這些事情不但減碳,節約能源, 也為我們省錢。 為什麼就算這些事完全合乎經濟效益, 我們也不做﹖ 我對此有自己的見解 幾年前。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傍晚,星期天下午, 就在-- 實際上,說實話,在-- 我們剛剛搬進一個新家之後-- 我終於開始著手做一些擋風(設計), 在窗戶和門上安裝隔熱裝置 來抵禦氣流。 當時﹐我的五歲女兒 幫我一些五歲的小孩子所能幫的忙。 我們一起做了一會兒 她轉向我 十分嚴肅地說,“這個能真的擋住長頸鹿嗎?” (笑聲) “你看,長頸鹿。” 你能聽到一個五歲的孩子的大腦是怎樣運作的。 這些,很有趣地,在距離這里四百英里北部 的巴羅因弗內斯以外的坎布里亞郡。 天曉得牠們對湖區氣候會有什麼感覺(注:Lake District: 英格蘭西北部風景地) 但這個稚幼的錯誤認知 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我突然理解 為什麼我們不去做這些顯而易見的事 我們忙於阻擋這些長頸鹿-- 早晨將孩子們送到公車上,準時上班 與超載的電子郵件拼命 還有工作上 的勾心鬥角, 在食品雜貨店尋找食物,匆匆拼湊成一頓飯,終於在晚上擠出幾個寶貴小時 來看八點檔 或TED影片 一天又一天 擋長頸鹿。
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消費者的目的是什麼?” 瑪麗道格拉斯在一篇關於貧困的文章中問道 寫於三十五年前。 “它是”她說, “去創造一個社群 並且從中找到一個可敬的位置。 ” 這是對我們人生的一種 深度洞察。並且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 我們這個經濟模式的視野 相比。 我們是誰? 這些人是誰? 我們是那些追求新穎,享樂主義的, 自私的個體嗎? 又或者我們事實上偶爾地 也會成為林布蘭特筆下描繪的 美好的無私的利他主義者? 心理學家說 這其中有個拉距, 在利己主義行為和 利他主義行為之間的一個拉距。 這些拉距是進化的結果 自私的行為 是用來適應特定的環境的 鬥爭還是逃跑。
但是利他行為 是我們進化的基礎 作為社群生物。 從我們的觀點來看也許更有趣, 另一種在探尋新事物的行為和 傳統或保守之間的拉距。 追求新鮮是為了在世界轉變的時候 便於適應。 傳統是為了保持穩定 為了持家和組成合作的社會群體。 於是 突然地 我們注視著人類的內心世界。 它突然地揭露出, 事情的癥結所在。 我們創造了經濟。 我們創造了體制, (這個體制)系統地賦予我們特權,鼓勵, 人們靈魂的一個 狹窄的象限 其他方面卻被置之不理。 同樣地,解決方法也很簡單, 因為這不是 有關改變人性。 也不是關於刪減可能性。 它是關於保持開放 它是關於允許我們自己 成為完整的人類, 承認債務和 人類心靈的廣度 建造制度與機構 來保護我們心中那份脆弱的利他主義。
這一切對經濟意味著什麼呢? 經濟將變成什麼樣子如果我們用剛才提出的人性可能 作為核心 延伸它們用這些 人類心理的正交維度? 它看起來大概像 過去的五年裡 在英國發展出的四千個社群服務公司 和在美國B公司的崛起有些相似, 企業們 那些把生態和社會目標 寫進他們的章程 它們的核心的公司, 像它,Ecosia. 我想很快地向你展示一下。 Ecosia是一個網絡搜索引擎。 網絡搜索引擎是 靠通過贊助商聯結來獲得收益 這些聯結在你搜索的時候出現。 Ecosia也以同樣的方式活力。 在這裡也一樣 我們輸入一個搜索詞。 牛津,我們所在之處 Ecosia的不同之處 就在於,Ecosia 以同樣的方式獲利, 但是它將 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投入 一項保護亞馬遜雨林的專案中。 就像這樣 我們只是點了 Naturejobs.uk 網站。 假設在位有人想在這個不景氣的時候找工作, 可以去這裡看看接下來發生的就是 贊助商給Ecosia錢, 然後Ecosia將這些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給與一個雨林保護專案。它從一個地方獲得利潤 然後將它們交給 生態資源保護。
當然,這個任務有物質層面。 在人們沒有衣服 食物和居所的時候 討論發展是無意義的 但發展和繁榮不只是這樣 它有社會和心理的目標-- 家庭,友情, 投入,社會, 參與社會生活。 這也 需要投資, 投資於那些 我們能夠接觸的地方, 我們能夠參與的地方,公共空間, 音樂廳,花園, 公園, 圖書館,博物館,安靜的場所 用來慶祝的地方, 那些讓人可以安靜思考的地方, 能“培育公民意識” 的場所 如 Michael Sandel 所說 一個投資--投資,最終,只是一個基本的經濟概念-- 只是 一種 介於現在和未來之中的關係共有的現在和共同的未來。 我們則需要那個關係來回應, 來重申希望。
讓我們帶著這種希望回頭來 看這二億人口 他們仍然每天試圖 以不到隔壁餐廳一杯低脂拿鐵價格的 錢來生存。 我們可以給他們什麼? 很明顯的我們有一種來幫助他們脫貧的責任。 很明顯我們有一種 幫助他們發展的責任 發展在這些最窮困的國家才真的有意義很明顯的,我們將永遠不能達到(這個目標) 除非我們能在這些富裕國家中 重新定義發展的意義 一個更有意義的繁榮 以發展為基礎 而不是提昇消費的模式。 因此這不僅僅是 一個西方的後物質主義的幻想事實上,在“無須成長的發展”出版時 一個非洲的哲學家寫給我, 指出 這種關於繁榮發展的觀點 與傳統非洲的 ubuntu 價值觀很相似 Ubuntu 說,“我的存在 是因為大家存在。 ” 繁榮發展就是來自共同的努力。 它的根源長且深。 它的基礎,如同我所展示的 早已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 所以這不是要 阻擋發展。 也不是要 推翻資本主義。 它不是 試圖改變人性。 我們想要的是 採取幾個簡單的步驟 讓我們的經濟發展更有意義。 在經濟的核心裡, 置入一個更有價值的、更完滿的、 更真實的眼光 關於身為人所應該做的些什麼。